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51句文案短句)
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1、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5)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3、试译:孔子说起卫灵公昏庸无道,季康子说:“既然这样,为什么卫国不亡啊?”孔子说:“卫国有仲叔圉管来宾接待,有祝鮀管宗庙祭祀,王孙贾管带兵打仗。这样一种阵势,怎么会亡国呢?”
4、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翻译〗
5、试译:公山弗扰凭借费地谋反,请孔子去帮忙。孔子想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地方去也就罢了,何必非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既然召我去,岂能没事做呢?如果谁能用我,我就到那块地方复兴周代文化去。”
6、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7、1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8、试译: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人交往,相处越久,人家越敬重他。”
9、(评析)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论语原文译文6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10、 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1、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2、6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汝弗能救与欤?”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13、13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14、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德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论语全文译文完整版)。
16、 40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17、(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18、(⑵)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19、14鲁人为长(cháng)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zhòng)。”
20、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翻译〗
21、(3)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22、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23、试译:孔子在卫国,有一天他敲磬奏乐,一个挑草筐的路过门前,说:“有心事啊,这样子敲磬!”过一会儿又说:“档次太低,踢里汤啷的,没人懂自己,敲给自己听就得了嘛。‘河水深,索性直接走过去;河水浅,撩起裤腿趟过去。’”孔子说:“干脆!什么也难不倒他。”
24、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25、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26、5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xīng)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27、试译:子贡问如何做到仁厚。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作,一定先备好工具。住在一个国家,就要好好侍奉国中大夫的贤明者,结交国中士人的仁厚者。”
28、(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29、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30、1•12有子曰:“礼(1)之用,和(2)为贵。先王之道斯(4)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5)之,亦不可行也。”
31、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32、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33、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34、9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35、 关于“孝悌”的意义,有子是从两个角度阐述的。第一说的是“孝悌”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先爱自己的亲人,才能将这种爱推及他人,由爱父母、兄弟姐妹、朋友,推广到爱一切人。这样,很自然地就把个人的修养与维系社会稳定连接起来。
36、26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无矣夫!”
37、23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亦不足畏也已。”
38、 缩:文言文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现代汉语中很难找到四种不同说法来译“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四个短句,在翻译时可凝缩为“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39、(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40、试译:孔子说:“年轻人值得敬畏,怎么能断言未来人不如现代人?到了五十还没什么见识,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41、(4)说:音yue,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42、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43、5公山弗扰以费(bì)鄪畔叛,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悦,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44、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45、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6、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47、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48、试译:原壤两腿叉开等孔子来。孔子见了说:“打小就不孝顺,大了没一点出息,老来还一副老不死的样子,我打你个老贼!”说着就操起棍子轻轻敲他的小腿。
49、试译:孔子说:“不到‘搜索枯肠而不得’,不要开导他;不到‘话到嘴边说不出’,不要启发他;举一个例子而他不能联想到别的情况,就不要再罗嗦。”
50、(3)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