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家风十六句(59句文案短句)

2023-03-09 11:19:03

曾国藩家风十六句

1、按曾国藩的观点来说,这些都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这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

2、曾国藩组建湘军,为清政府收复失地;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化镇压力量。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同时还主张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来维系军心。

3、望所有父母都能能从曾国藩家书、家训中收获教育孩子的方法,在育儿路上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4、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要想自己好,家庭好,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能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养心灵,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5、  曾国藩曾经回忆,道光十七年,也就是曾国藩中进士的前一年,他在家里亲自教授几位弟弟读书,但是由于态度过于严厉,总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让弟弟们对他有所不满。

6、留恋过去的成绩会让我们迷茫,陷入过去的困局会让我们迷失自我,找不到未来的方向。

7、来源唐浩明、颜爱民对讲家风家教揭秘“富不过三代”的传说、《曾国藩家书》以及网络文章。

8、士有三不斗:毋与君子斗名,毋与小人斗利,毋与天地斗巧。

9、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10、在工作方面曾国藩每天日理万机,自晨至晚,从不懈怠。主要公文,均自批自拟,很少假手他人。晚年右目失明,仍然天天坚持不懈。他所写日记,直到临死之前一日才停止。

11、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凶德致败者约有二端,曰长傲,曰多言。道听途说,聪明的人嘲笑你,无知的人为之惊骇。惊骇之人也最终会弄明白,会说你实际上在欺骗他。嘲笑你的人看不起你,你再发誓他们也会怀疑你。择交是第一要事,须择志趣远大者。(曾国藩家风十六句)。

12、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13、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4、从人可羞,刚愎自用可恶。不执不阿,是为中道。寻常不见得,能立于波流风靡之中,最为雅操。——曾国藩

15、   曾国藩的家风家教思想还深深地影响了曾氏族人。曾国藩四位弟弟的后辈也多秉承曾家勤劳、俭朴、孝悌的家风,不论是读书、为官都有所成。曾纪梁,是曾国藩大弟弟曾国潢的长子。13岁时,便与堂兄曾纪泽每天徒步8里去九峰山上的之定慧庵读书。咸丰末年,曾纪梁顺利考中秀才,但因有乡人曾戏言“曾氏家门鼎盛,县官每次送秀才一位”,便即易名,用学名怀柳再次参加县试,并再次中试。此外,曾纪渠、曾纪瑞等也是曾氏后辈中的佼佼者。

16、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国藩

17、  这件事说明,曾国藩的兄弟之情,一开始就被传统伦理观念所塑造。在儒家伦理当中,兄弟之情被概括为“兄友弟恭”。长子在家庭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家族未来的领袖,“须要为子弟之表率”,是诸弟的先导和楷模。

18、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19、  在历观往代名门望族成败和总结自身成长经验的基础上,曾国藩提出居家有奢淫、骄怠、不和、侮师慢客“四败”。为避免“四败”,他严以治家,着力通过言传身教营造俭朴、勤劳、孝悌的家教氛围。

20、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未有不败。和字能守几分,未有不兴;不和未有不败者。诸弟试在乡间将此三字于族戚人家历历验之,必以吾言为不谬也。

21、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钦,到处人皆敬重。”“盖凡带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风示僚属,即以此仰达圣主。”

22、  十岁那年,大弟曾国潢降生,此时曾国藩已经开笔,父亲曾麟书给他出了一个题目,就叫“兄弟怡怡”。作文交上来,曾麟书很高兴,说:“文中有至性语,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由曾麟书的反应推测,曾国藩的这篇作文,内容应该是陈述敷衍“兄友弟恭”的大道理,表达自己“有弟”的欣喜。

23、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24、有一句俗语说得好: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25、夫知之而不用,与不如同;用之而不尽,与不用同。

26、   俭朴也是曾国藩所崇尚并践行的重要家风。曾国藩衣食极为俭朴,平时总穿土布衣,每顿只吃一个荤菜,“决不多摄”。任两江总督时,有一天他到扬州的一个盐商家做客。那个时候的盐商,可以说是富甲天下。曾国藩面对满桌子的山珍海味,只是低头吃自己身边的一点东西。下属见状问他是不是感觉饭菜不可口?曾国藩说了一句话让在座诸人非常吃惊:“一食千金,吾不忍食,吾不忍睹。”另据《戈登在中国》一书记载,洋枪队长戈登曾在长江的船上见到曾国藩,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大人物,居然身穿一件油迹斑斑的旧长衫,宛如一位乡下教书老先生。

27、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28、然而,他有个成就更应该被世人记住,他是一个优秀卓越的家长,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家庭具有高度责任心,一生修家书近1500封,对曾氏后人产生重大影响。

29、逆境之时; 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有

30、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31、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32、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去。

33、盛时常作衰时想,上场当念下场时凡事非气不举,非刚不济

34、在曾国藩看来,要教育孩子立足社会,并让这个家庭能够一代一代地延续下去,关键就是两个字:勤与俭。他要求孩子们一生铭记十六个字——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35、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36、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曾国藩“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37、   曾国藩既注重督促子女读书,也注意培养子女的品行、品质。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他写信给年幼的儿子曾纪鸿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此外,久居高位的曾国藩看到不少世家因子弟奢、傲而走向衰败的事情,因此,他十分注意教育子女戒奢戒骄,要求他们谨慎交友、善待友邻及仆从。同治五年,湘乡要编修县志,各界人士举荐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任纂修。曾国藩闻讯,立即写信告诫曾纪泽,你尚年幼,担不起如此名望。曾纪泽严尊父训,辞去了纂修职名,但仍不遗余力地为修县志筹措经费、举贤荐能,出力甚多。

38、对于老二曾纪鸿,曾国藩就更是这样了,不仅鼓励曾纪鸿培养出数学研究的兴趣,难能可贵的是,曾纪鸿结婚之后,他的老婆郭筠是个喜欢读书的女性,曾国藩觉得在那种重男轻女的社会环境下,儿媳妇能喜欢读书,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在教儿子的时候,还顺便教儿媳。郭筠不像曾纪鸿一样喜欢数学,她只喜欢文学与历史,这一方面曾国藩绝对是大家。所以在曾国藩的引导下,郭筠通读《十三经注疏》和《资治通鉴》,也成了一个有名的才女。

39、曾国藩还敦促家人每日坚持学习,并多次为全家拟定严格的学习计划:“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衣、食、粗(工)、细(工)四字缺一不可。”

40、勤俭自持,是家兴之基,更是国强之本。自从d中央倡导节约以来,全国人民积极行动,仅“光盘”行动,每年在餐桌上节约的脂肪量可达800万吨,相当于1500万吨大豆的油脂含量,被视为微不足道的餐桌残余却能减少每年1000多万吨的大豆进口。以小见大,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能止于餐桌,更不能仅仅将节俭之风兴起于一时。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d员干部有责任更注重勤俭自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合格公民、有志青年和有为干部。

41、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

42、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4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44、  《曾国藩家书》现在成了普及的经典,想必大家在读《曾国藩家书》的时候,都会认为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哥哥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但事实上,曾国藩的弟弟们并不总是这样认为。曾国藩式的居高临下的兄长之爱,常有导致弟弟们“逆反”的时候。

45、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46、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独利则败,众谋则泄。

47、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脏污。”

48、那些明知有些事无法改变,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不是执着,是偏执,是死脑筋。

49、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50、“有孚”,说明家人要有爱,但是过度的爱难免变成溺爱,所以要“威如”,即做家长的要有威严,威严要立足于平日的庄重和敬畏,不能父亲不像父亲,不随便说笑,恩威并施,这样子女才会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家庭也就和和美美。

5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52、  勤于治学。除了“俭”,曾国藩对子女的另一条要求是“勤”。曾国藩坚持给子女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探讨学业和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房子打扫一遍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1000个字。

53、挫受辱之时,务须明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切不可裁恭然自馁也。

54、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

55、关于勤教,曾国藩不管公务多忙,晚上一定留出时间灯下课子读书,跟家人在一起讨论诗书及学问,教给他们自己几十年来人生的大起大伏所积累的见识和智慧。特别令人钦佩的是,曾国藩在生命的尽头,仍然不遗余力关注子弟们走正路,亲自为儿子曾纪泽、曾纪鸿讲授《孟子正义》一书。曾纪泽的日记中记载得非常清楚,说大人今天讲《孟子》的哪一篇哪一篇。曾国藩的勤教在这里体现得最为明显。

56、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57、凡办一事,必有许多艰难波折,吾辈总以试心求之,虚心处之。心诚则志专而气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废,终有顺理成章之一日。心虚则不动客气,不挟私见,终可为人共亮。

58、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一年级(68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