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视频(42句文案短句)

2023-03-15 09:25:26

王阳明心学视频

1、中国通史|第71集:两都巡幸(音频、视频、文字)

2、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讲,阳明先生所谓的“心”,指的就是第六意识,因为他一再强调的“省察克制”功夫,只有第六意识能胜任,其它七个识都不行。

3、(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4、中国通史|第55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音频、视频、文字)(王阳明心学视频)。

5、中国通史|第33集:魏晋风度(音频、视频、文字)

6、中国通史|第6集:夏王朝觅踪(音频、视频、文字)

7、译:凡是处理事情,总会有好的时候和不好的时候,同时还有困顿失序的一些弊端,这全都是因为被毁誉得失的内心牵累,不能实际地使他获得良知。

8、就是因为看不惯皇帝和太监们败坏朝纲的行为,冒死上书的他被狠狠打了一顿,贬去了荒凉的贵州。但是在这里他依旧非常豁达地生活着,放宽心态,和当地人打成一片。悟出了圣人之道因发自本心,而非一味对外索取。立德。他广收门徒,桃李满天下。王阳明57年的生命,却影响了整个时代的发展,包括后来的东林d和大明朝的政治体系。王阳明年幼的时候身体就不是很好,因为肺部感染一生体弱。如果王阳明能够活到孔圣人的那般岁数,心学的体系将会更加完整。立言。他创立心学体系,和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王阳明的思想已经超脱了历史,他看得更远更透彻,后来中国历史上的伟人孙中山,日本的稻盛和夫,都受到了心学的影响。王阳明是个善于研究又不拘泥于先人学说的学者,他曾因当时的大圣人朱熹的“格物致知”潜心研究数日,格了7天的竹子,没有一点收获还生了一场大病。后来他还是放下了前人之学,开启了心学的研究。

9、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10、   此时的王阳明不是需要婚姻的管束,而是需要一位导师来指明心的方向。1489年,婚后的第二年,他带着新婚妻子回浙江老家,途径江西上饶时,特地去拜会了一位重要人物,他就是对王阳明的一生起到重要作用的理学名宿娄凉。娄凉可以说是青年王阳明的精神导师,指引他通往向上之路。

11、中国通史|第56集:王安石变法(音频、视频、文字)

12、所以,“致良知”的魅力依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体系,而是知行合一。是让一个立志向上、追求进步的人,去坚持做对的事,改掉做错的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13、中国通史|第47集:世界都会长安(音频、视频、文字)

14、该剧讲述的是女设计师田如蜜和李劲阳、徐烨三人之间爱情纠葛故事,于2012年07月08日在台湾民视首播。

15、中国通史|第22集:汉武帝(音频、视频、文字)

16、中国通史|第49集:敦煌(音频、视频、文字)

17、王阳明弟子:据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列名记载,就有六十七人之多。这些“王门弟子”,继承王阳明的讲学传统,亦到处办书院,传播王学。

18、前五识只负责收集信息,就象是情报人员,只收集情报,然后汇报就行了,其它的情报汇总、分析,以及最后的决策,和它们统统没有关系,这是“心”最浅的一个层面,但它们很重要,因为这些信息是基础,后面一系列的环节,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

19、中国通史|第40集:再造统一(音频、视频、文字)

20、长期以来,“龙场悟道”被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是在一夜之间,恍然大悟,而忽略了其间许多思想转变及理论形成了重大情节。王阳明学说,并不是产生于他那“水乡泽国”的故乡,而是产生在穷乡僻壤的龙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它与王阳明当时的处境和寂然心态有极大关系,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迸发出来的思想之火。

21、中国通史|第80集:土木堡之变(音频、视频、文字)

22、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余姚市)人,生于明宪宗成化8年(1472年10月31日),卒于明世宗嘉靖7年(1529年1月9日)。因为曾经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23、“凡人忿懥,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懥,便不得其正也。”

24、中国通史|第14集:列国变法(音频、视频、文字)

25、中国通史|第37集:北周武帝(音频、视频、文字)

26、中国通史|第64集:西辽建国(音频、视频、文字)

27、中国通史|第70集:忽必烈大帝(音频、视频、文字)

28、王阳明告诉弟子们,我们苦苦寻找的东西,其实离我们最近,因为他就在我们的心中。原来我们都是骑驴找驴的人。每个人都有心,心就是我们前行的方向。这个心就是良知。而良知就藏在心中,就像定盘针那样给我们指示方向。所以,找寻人生的方向和价值,就要找寻自己的良知,而这个良知就在自己的内心。所谓善恶之间,存乎一心!这个时候,王阳明顿悟到一个道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原来人生的真善美假丑恶,只是一种表面的现象,而真正的终极价值和规律,恰恰就在我们自己的心中。

29、《知行合一》是一本叙述王阳明传奇一生的传记。全传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扩展资料:王阳明的主要成就:

30、    1505年三十四岁的王阳明时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正是这一年,他开始在北京正式招收门徒,讲学论道,这期间,他还遇到了理学家湛若水,找到了思想上的知音。湛若水的老师陈白沙是明初著名的理学家,主张弃书册,废文字,去闻见,静中体验心体,是开启明代心学的重要人物,这与王阳明的思想暗中吻合。此时王阳明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方向,他与湛若水二人,相互砥砺切磋,期许在主流思想界之外开辟出一道新的天地。但是,要跨越程朱理学,他还有一座大山需要跨越,那就是他自己。

31、中国通史|第38集:陈朝兴亡(音频、视频、文字)

32、谢谢你的邀请!“心”这个说法,不是阳明先生的首创,曾子早在他的《大学》中就提出了“正心”,孟子也讲求“不动心”,庄子同样也强调“心斋”,所以“心”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的,那这个“心”到底是指什么呢?我们由浅入深试着分析如下:

33、中国通史|第8集:商代文明(音频、视频、文字)

34、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完全免费,请放心关注。如果感觉文章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感谢。

35、     然而,热血沸腾的他迎来的却是父亲当头棒喝,斥责他这样的做法是狂妄,父亲的棒喝,没有让王阳明放弃,他研习兵法,每逢家宴便收集核桃练习排兵布阵,一个少年整日纸上谈兵,父亲觉得儿子该结婚了。需要婚姻来管束他那躁动狂绢的心灵,明孝宗弘治元年,王阳明奉父亲之命,远赴南昌迎娶诸氏,这位刚刚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有着无尽的求知欲和内心世界的追求。

36、正如南怀瑾老人所说:“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所有的圣人到最后,得出的道理肯定是一样的,这就象是爬山,你从这边,我从那边,刚开始方向会有不同,但只要我们坚持爬上山顶,就一定会相遇,这就叫“殊途同归”,阳明先生的心学不但继承了前人的很多经验,而且还有诸多自身体验,所以非常难能可贵,值得我们终身奉行。

37、  明孝宗死后,武宗继位,时年十五岁,太监刘瑾等人日益得宠,转圈山镇,紊乱朝纲,打击排斥正直的大臣,先朝留下的顾命大臣多半无奈地辞职回乡,言官戴宪等人疏谏,逮系诏狱,身为兵部主事的王阳明面临着两种选择,是明哲保身还是仗义执言,选择前者可以确保仕途无虞,选择后者必将招来牢狱之灾,是活在违心的现实里,还是按照心的指引前行,王阳明陷入了知与行的矛盾之中。他意识到遵循孔孟之道就要直道而行,道德只要落实在实践上才是真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正是士大夫义不容辞的责任。

38、王阳明除了知行合一外,还有其他几个修行要点,在此和大家一起来温习下。

39、中国通史|第26集:光武中兴(音频、视频、文字)

40、中国通史|第29集:黄巾起义(音频、视频、文字)

41、阳明学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学说之后传于日本,对日本及东亚都有较大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赞美老师的诗词或句子(71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