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62句文案短句)
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
1、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林希元(明)
2、(出处)唐·杜荀鹤《泾溪》,又见罗隐同名诗。全诗为: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
3、 (但期处死得其所,一死政自轻鸿毛)出自宋代刘过诗《从军乐》。但期:只希望。政:同“正”。意思是:只希望我能够死得其所,为了国家而死,我就将生命看得和鸿毛一样轻。诗句表现了战士为国捐躯的伟大志向。(实践出真知类似的古代名言)。
4、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三国R魏)曹植《白马篇》。忽:轻视。意思是:为了国难而牺牲自己,把死看得和回家一样从容。
5、 (胸中芥蒂未尽去,须信坦道多荆榛)出自元代徐歉诗《冯公岭》。芥蒂:指细小的梗塞物,这里比喻心中的怨恨或不快。荆榛:荆棘丛,这里比喻障碍。意思是:如果心中的不快和怨恨不能清除,可要知道,即使是行驶在宽阔的大路上,也会觉得荆棘丛生、障碍不断。比喻放下心中的包袱,人生之路就会变得坦荡宽阔。
6、用“雏凤清于老凤声”直接做标题,类似于芳林新叶催陈叶。
7、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8、(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9、出处清·孙枝蔚《田家杂兴次储光羲韵》,释义是不遭遇阴雨,怎能知道明月的美好呢!
10、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宋)
11、不进深山,挖不到珍宝;不下苦功,找不到真理。
12、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出自《后汉书R马援传》。马革裹尸:用战马的皮包裹尸体,比喻战死沙场。意思是:好男儿应当为国家而战死沙场,用战马的皮包裹着自己的尸体回来安葬啊!
13、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14、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丹比萨·莫约
15、(讲解):人格高尚的人不可用小事情考验他,却可以委以重任;人格低下的人不可委以重任,却可用小事情考验他。
16、 (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出自《老子》。见:同“现”,表现。意思是:有自知之明,但却不自我显露;能自爱自尊,但却不自命高贵。说明待人处世要谦虚。
1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讲解):名分正当,说话才能合乎情理,事情才能成功。指做事、说话必须理由正当而充足。
18、适用主题:用以描写求学态度,学习不可傲慢,对君子品行的讨论等作文立意。如2013年山东卷《咬文嚼字》等。语出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大意为:有修养的人不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就去问,不会的就学习。示例:《春秋繁露》有言: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真正优秀的人从来不满足于自己原有的知识,不刻意隐藏自己的短处,而是如乔布斯那般,“求知若饥,虚心若愚”,不断地积累和学习。
19、 (惩病克寿,矜壮死暴)出自唐代柳宗元《敌戒》。克:能。矜:自恃。意思是:知道警惕和防治疾病就能长寿,自恃身强力壮却会突然死去。
20、(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21、 知识是宝库,但开启这个宝库的钥匙是实践。——英。托·富勒
22、适用于谦虚,天外有天等,唐杜甫《木皮岭》,诗句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告诉人们不可妄自尊大或拘于一隅。
23、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毛泽东(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知新)(讲解):温习已知的旧知识,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25、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廖沫沙(中)
26、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出自宋代苏轼诗《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妃子:指杨贵妃,唐代杜牧曾有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姝:美好。意思是:荔枝本来就不用特意等着杨贵妃用笑容认可,它的资质早就可以倾动全城了。用来比喻凡是美好的事物不必非要有人夸奖,其自有超凡脱俗的秉性。
27、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波斯)
28、 (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出自《庄子R大宗师》。寝:睡觉。觉:醒。意思是:修为高的人睡觉的时候不做梦,醒着的时候也没有忧愁。形容人豁达开朗。
29、仅仅一个理论上的证明,也比五十件事实更能打动我。——狄德罗
30、适用主题:积极面对生活,苦难总会过去,坚持努力。继续方向。
31、(译注)坎坷的世路如今都已走惯了,现在我这颗心不论到哪里都会悠然自在。
32、 (竹死不变节,花落有余香)出自唐代邵谒诗《金古园怀古》。意思是:即使竹子死了,它的骨节也不会改变;即使花儿凋落了,也还能继续飘香。比喻忠义之人能够至死都坚守节操。
33、科学的大胆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也不应该有止境。——高尔基
34、(讲解):古代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然后去为国家、人民服务),现在读书人学习的目的,在于给别人看(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任用)。
35、(讲解):君子不因为别人的话说得好就提拔他,也不因为别人的品德不好就废弃他的正确意见。
36、不忘本来才能开创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的传承。
37、 (因病得闲殊不恶,安心是药更无方)出自宋代苏轼诗《病中游祖塔院》。恶:坏事。方:药方,方法。意思是:因为生病而得到了空闲,那么生病也实在不是什么坏事。静心安养是最好的药方,除此,在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药方了。
38、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出自宋代苏轼诗《六月二十日渡海》。南荒:这里指海南岛。兹:这,此。意思是:就算在这万里南荒死上九次,我也没有什么可遗恨的,这次游历中,那奇绝的景观是我平生所未曾见过的。诗句表现了作者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39、 (松柏之地,其草不肥)出自《国语R晋语》。意思是:在长满松柏的地方,草长的就不肥美。用来比喻物不两盛。意同《左传R襄公二十九年》:“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40、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意思是:人生就像喝水一样,凉或热只有喝的人自己知道。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上的苦辣酸甜只有自己才能体会。
41、 (沉忧损性灵,服药亦枯槁)出自唐代孟郊《怨别》。性灵:健康。枯槁:憔悴。意思是:太过忧虑就会损伤人的健康,即使服药也还会让人形容憔悴。
42、 (饥不从猛虎食,暮不从野雀栖)出自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R相和歌辞R猛虎行》。意思是:饥饿也不依靠强暴者来谋求饭食,夜晚睡觉也不会寄宿于野雀的巢下。比喻不和坏人同流合污,保持自己的节操。
43、原诗为明代张羽的《兰》:“能白更兼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寸心,区区之心,言兰花极小。这看去似有贬意,实乃是为了下句的“扬”:区区之心却容纳着散不尽的香气,那阵香气,乃是由其“寸心”习习飘出。啊,真是令人心醉神怡!这一笔,跌宕成趣。
44、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出自清代顾炎武诗《精卫》。意思是:我立定志向要填平东海,就算是身体被海水淹没,我的志向也不会改变。只要东海填不平,我的心志就永远不会终止。表达了作者将复国的斗争进行到底的决心。
45、屋里的说客压不住辩场,家中的英雄胜不了敌,人。(哈萨克族)
46、(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47、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况(战国)
48、 (吾不知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出自唐代李贺诗《苦昼短》。煎:消磨。意思是:我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我只看见寒来暑往,日行月移,不断消磨着人的生命。
4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0、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南朝R宋)刘义庆《世说新语R文学》(曹植诗)。意思是:豆子和豆萁本是同根所生,却要用豆萁来熬煮豆子,这样的煎煮何必太急呢?比喻骨肉兄弟不要相逼太狠。
51、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出自《史记R项羽本纪》。细谨:细节。让:指责。意思是:做大事情不要计较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在意繁文缛节。说明做事要从大处着眼,不要被一些细节所左右。
52、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出自《列子R说符》。意思是:看见出去的,就能知道将要进来的;观察过去的,就能知道未来的。说明事物有一定的共同性。
53、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烟雨中)出自宋代陈与义诗《春寒》。意思是:海棠花一点也不顾惜自己娇人的红姿,独自傲立于细雨中。作者借海棠花抒发自己不畏强权势力的精神。
54、实践中的失败主要由于不知道原因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两种企望——对知识和力量的企望——真正相和在一起了。——培根
55、(讲解):早上懂得了真理,晚上就死去,也是可以的(爱真理胜于爱生命)。
56、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鲁迅(中)
57、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王冕诗《墨梅》。意思是:用不着别人夸自己如何姿色美好,只想把自己清香的气息留在天地之间。
58、(译注)蝉停在高处,叫声自然传得远,这不是凭借秋风的传送。居:在,停留。藉:凭借。用以比喻品格高洁的人不用他人吹捧自能声名远播;也用以说明位势优越或实力强盛的事物或人自有其强大的影响力,不用靠外界的帮助。
59、一个人怎样才能认识自己呢?决不是通过思考,而是通过实践。——歌德(德)
60、 (木之折也,必道蠹;墙之坏也,必道隙)出自《韩非子R亡征》。道:原由。蠹:蛀虫。意思是:木头断了,一定是因为里面有蛀虫;墙倒塌了,一定是因为里面有缝隙。用来比喻事物的变化都有其内在的因素。
61、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出自唐代李白《将进酒》。你没有看到吗?镜子里的头发,早上还如青丝一般,到了晚上就好像雪一样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