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危害(44句文案短句)

2023-04-02 08:39:56

王阳明心学的危害

1、虽然说,心学是圣人之学,中国古代也只有两个半圣人,但是大批仁人志士在通往圣人的道路上,激发了良知、激发了潜能,付出了艰苦卓杰的努力,他们虽然最终没有成为圣人,但实际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2、所以,你有什么心,就有什么物。有什么样的志向,就能成就什么样的事业。

3、阳明先生说:“尔那一点良知,是尔自家底准则。尔意念著扈,他是便知是,非便知非,更瞒他一些不得。尔只不要欺他,实实落落依著他做去,善便存,恶便去,他这里何等稳当快乐;此便是格物的真诀,致知的实功。”

4、见到父亲母亲,自然知道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这就是良知,不用到外面去求。

5、其一是偏重于道德伦理,偏重个人之品格修养,而忽视了客观物理之探求。程朱尚说自然界一草一木都有理,都需要去格。

6、孟子曾讲过牛山之木的故事。从前有一座美丽的牛山,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但人们经常上山放牧,总想着砍伐树木,绿树青山慢慢的就被砍光了。人心就像这树木一样,原本都是美的。但人心又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受到私欲的蒙蔽。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呵护,去存养这颗心。要时常反省自己,拷问自己的良知。

7、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是儒学,个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没有什么区别,只是通往目标的路不一样。后世的人们或多或少都受到王阳明心学的影响,曾国藩、孙中山、蒋介石等等,许多人把王阳明作为精神导师。王阳明心学在日本流传很广,日本的海军元帅东乡平八郎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庆功宴会上,面对着大家夸赞,东乡平八郎拿出了自己的腰牌,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

8、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要求从“心”获得理,夸大了“心”的重要性。

9、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我认为是对信仰的误读,或许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中国人是有信仰的,祖宗崇拜就是我们最大的信仰,而孝道却是我们信仰的核心和基础。

10、太多的欲望左右了自己,便成为一个“逐物”之徒,一颗心灵被各种欲望控制之后,想的是这些,做的是这些,高兴的是这些,失落的也是这些。得之,心为之兴奋;失之,魂为之沮丧。付诸行动当然是为了追求这些,身体安得不忙?日思夜想的当然是这些,心性安得不乱?

11、王阳明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要求从“心”获得理,夸大了“心”的重要性。

12、他曾是个不愿出世的孩子。母亲怀胎超过十月,于一夜梦到五彩祥云落于屋顶,是日诞下了他。如今他仍然不愿说话,直到有一天一位游方僧人来到竹轩门前,摸了摸他的脑袋,轻叹一句,好个孩儿,可惜道破,随后飘然而去。祖父顿悟云乃说话之意,于是取论语中“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为他改名守仁。不知是不是天意,他自此突然学会了说话,开口能诵祖父竹林里读过的辞章。后日立言,开端若此。

13、王阳明说,你平常大庭广众说话,我还不大很相信,你可能有各种顾虑,有可能说假话。但是夜半三更,你自己捂着自己胸口,扪心自问问自己说,我做的对不对,这个你总会知道吧,这个还要别人告诉你吗?

14、清朝康熙年间,被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的程朱派大儒陆陇其如此说道。

15、但王阳明始终还是代表着“心学”,而不是“理学”,故其仍然受到“程朱理学”传人的批判。

16、从良知本体及其发用流行这一角度来看,它是本体的直下落实和人生实践的当下显现。另一方面,良知又有随时被私欲蒙蔽的可能,而正因为这才是生命的常态,因此,修养才成为必要,同时也成为了良知彰显的必要前提了。从良知到致良知即从本体论到修养论的过程。

17、上海“流浪汉”爆红真相:父母强把自己的意愿加到孩子身上的后果!

18、凡处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顿失次之患者,皆是牵于毁誉得丧,不能实致其良知耳。

19、吕祖谦策划的这次辩论会,意在调和两派的争执,在辩论中使两派“求同存异”,使思想分歧转变为单纯的学术分歧。

20、在这些人物当中,不管是主张维新的,还是主张革命的,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他们都曾读过王阳明的书,都曾在不同程度上受过王阳明心学体系的影响。然而,他们所走过的路却不尽相同,结果不一样,社会影响也各不相同。这已成为近代中国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1、从其本质上来说,程朱理学更称得上是一种专为统治者而设的理学思想,它最高的追求在于仁,而想要达到这种理想,就得先格物致知,因为万事万物都存在“理”,只要不断地“格”,就能达到智慧,最后就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就最高理想——仁,而这些的前提都是在封建统治下的一种蜕变。

22、后来很多中国青年学生去日本留学,就非常关注阳明学。蒋介石也很崇拜王阳明,提出“力行哲学”。蒋介石曾经三次来到贵阳修文,还有留影和题字。蒋介石到台湾以后,把他的行宫改成“阳明山”,把书房取名为“阳明书屋”,后来又专门建了“阳明大学”。

23、争取让他能尽快重获自由,虽然这是一份还带着一点限制的自由,但是已经非常难能可贵。

24、熟悉乔布斯的人都知道他曾去印度修行,也曾想去日本学禅。一位大师对他说,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乔布斯才决定留在美国并开创苹果公司。在谈及自己的成功时,乔布斯一直强调“跟随自己的内心”。

25、别人反复问究竟如何致良知,阳明反复说“致良知”就已经道尽,还要问什么?如此反复,问的人郁闷,阳明答得也词穷,最后只能用一禅宗故事糊弄过去。此非阳明之藏私或矫情也,盖其学说本就是“致良知”三字道尽,除开致良知之外,再无其他可说。

26、当今社会更是学习王阳明心学者众多,国家领导人也经常引用王阳明的很多名句并号召公务员学习!

27、第一阶段,是明朝中后期。阳明心学遍及大江南北,出现“门徒遍天下,流传逾百年”局面。王门后学分化为八大学派――黔中、江右、浙中、楚中、闽粤、南中、北方、泰州,特别是泰州王门将阳明心学传播到平民百姓之中,并最终引领出了东林学派的书院讲学运动。

28、Q:阳明大师表露出来哪些引人学习的大智慧?

29、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如何,良知轻而易举就能知道。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30、“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31、让“阳明心学”受到后世如此批判的原因,多是因为其传人们在历史上的言行。

32、学问之道没有其他的,就是把自己的私欲,私念,行差踏错了的心回到本位,尽己之心,推己及人。这个就是良知,这个就是学问,这就是格物致知。

33、人须是知学。讲求只是涵养,不讲求只是涵养之志不切。

34、然而,王守仁的“心即理”之说,把人类的主观意识和客观存在等同起来,断然否定了有离开心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王守仁所谓“天下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从反映论的角度来看,就是把人类认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和过分神化,以致用吾心之主观精神吞并了客观存在之物理。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批判的。

35、心学的修炼,都要经历存心、养心、不动心这三个过程。其中,不动心堪称最高的境界。死生不变于己,心无所惧,还有什么东西能令他心动呢?君子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时常保有一颗不忧不惧,宠辱不惊的强大内心,万事万物皆可淡然处之。

36、王阳明把这个良知当做自己的行动指南,就是做事要按照自己的良知指引去做,按照良知做事,能心情愉快,能心安理得,能无怨无悔。良知能给你无穷的力量,即便全天下人都认为自己的言行错乱,也没有关系,也不用动心,真正的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良知。良知告诉你该做什么事,那就去做,不必顾虑。

37、他曾依朱熹“格物致知”之说,坐官署竹园中“取竹格之”,后由于格竹失败而致劳成疾。从此,王阳明由信奉朱熹之学,走向怀疑朱熹之学,成为后来他转变为主观唯心主义者的契机。

38、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主宰定时,与天运一般不息,虽酬酢万变,常是从容自在,所谓‘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39、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我常说去事上磨练就是因此。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例如,当你判案时,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40、公元1175年,即南宋淳熙二年,在“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的邀请下,朱熹代表着“程朱理学”和代表着“心学”的陆九渊在信州鹅湖寺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41、因而,“致良知”也不是悬空的,而是实落在事物之上,“若鄙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42、王阳明的思想影响除了在他的家乡形成势力巨大的浙中学派外,还在他长期做官讲学的江右(即江西,地区形成了颇有势力的江有学派。江有学派的主要代表有邹守益、聂豹、罗洪先等。他们因坚持王学致良知的正统观念,往往被视为王学的正宗。

43、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久远,直至近代,仍有心学学派活跃在思想界。

下一篇:没有了
上一篇:高适的诗(25句文案短句)
返回顶部小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