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的劝学原文和译文【摘抄文案100句】
一、荀子名言名句
1、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妒臣,则贤臣不至。
2、6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雷锋
3、 ——孟子 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4、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5、见《荀子·正论》。恶(wǜ务):憎恨。本句太意是:憎恨这人的多了,这人就危险了。得人心则安,失人心则危,因此遭到憎恨的多少,就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危险与否的标志。
6、眼光不妨放长远一些,站得高一些,能看得更广,格局更大。
7、战国·荀况《荀子·非相》。以:用。言:指善言。黼黻(fǔfú甫伏):花纹。文章:华美的色采。听人:使人听。这几句大意是:用善言赠送人,比金石珠玉还宝贵;用善言劝导人,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使人听取善言,比听取钟鼓琴瑟之音还快乐。赠人,不必皆是钱财宝物,美好的言语能激励人,鼓舞人,使人得到教育,受益终身,这比金石珠玉还要宝贵;劝导人,不必声色俱厉,威畏相逼,若以诚挚真纯的言语谆谆相劝,将比华美的色彩或花纹还美好;即使是一般的言谈,言语美好,也会使人听起来比钟鼓琴器之乐还要愉悦。这几句可用来说明赠言、箴言甚至一般言谈,言语美好,都会使人觉得宝贵而乐于听取,可见语言美之重要。
8、《荀子·解蔽》涓蜀梁见鬼:“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月下行走,自己的身影,以为是鬼;自己的头发,又当做了妖怪;转身回跑,气绝而亡。荀子阐明了一个道理: 凡人认为有鬼时,一定是他内心有鬼。正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
9、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11、12天下知之,则欲与天下同苦乐之;天下不知之,则巍然独立天地之间而不畏,是上勇也。
1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
13、战国·荀况《荀子·解蔽》明:光明,明亮。贤:人才,贤德。指有德有才的人。
14、荀子名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15、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荀子•王制篇》
16、 ——佚名 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
17、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美好。
1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
19、释义:死读书就像那蛀书虫一样,即便再辛苦,也是无益的。
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二、荀子的劝学原文和译文
1、战国·荀况《荀子·仲尼》。嗛(qiàn欠):不足。这几句大意是: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危险的时候。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富足的时候要想到不足的时候,预先为之谋划;处境平安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发生的危险,预先作好准备。这就是所谓“有备无患”,即令有患亦可以从容应付。因为世事是复杂的,人生是曲折的,对于逆境不可不防。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居安思危。
2、此句与孟子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3、译文:刻薄死者而厚待活着的人,这是墨家的主张,刻薄活着的人而厚葬死去的人,这是糊涂,杀死活着的人去陪葬死者,这是害人。大致模仿一个人活着时候的情形去为他送死,使得生死始终无不合宜完善,这是礼义的法则仪式,是儒家的主张。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5、荀子认为,人们在以前已经学到了一些知识的情况下,再学新东西的时候,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6、怠慢忘身,祸灾乃作。——《荀子·劝学》
7、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8、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
9、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劝学》
10、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
11、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冯梦龙
12、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13、伯乐不可欺马,君子不可以欺人。——荀子
14、察看一个人的外貌,不如用心体察他的心理;体察他的心理,不如考察他做事的方法。
15、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荀子·劝学》
16、推荐理由:每日分享励志哲理美文
17、荀学具有学术批判精神,具备兼容并包的意识,体现了战国百家争鸣走向学术交融的历史趋势。无论从哪个角度考察,《荀子非十二子》的学术史、思想史价值应该给予发掘。
18、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良友而友之。——荀子名言
19、荀子《荀子·非十二子》持:持论,主张;有故:有根据。指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
20、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元恶不待教而诛,中庸民不待政而化。
三、庄子最深意的十句精髓语录
1、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充分的信心,甚至以为自己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
2、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慌失之。是以有毕生之忧,无一日之乐。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见《荀子·修身》。饶乐:富裕安乐。这句大意是: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致乐的事就让给别人。这是荀子提倡的修身之道,可用以说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道理,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
5、人贵在有自知之明,能明白自己的身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事该考虑、什么事不用自己操心,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
6、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
7、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 —— 荀子
8、战国·荀况《荀子·乐论》。入人:进入人们心中,指动人。化人:感化人们。这两句大意是:声乐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迅速地感化着人们。激昂慷慨的乐声,能使人精神振奋,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缠绵悱侧的乐声,能使人精神郁结,徘徊不前;淫荡颓摩的歌声,能使人精神颓废,玩物丧志。所以古人认为~,并认为从一国的音乐可以推知其政治,可见音乐的导向不能忽视。强调音乐的艺术功能时可以引用。
9、战国·荀况《荀子·劝学》。箸:通“著”,附着。这几句大意是:君子的学习,听在耳中,记在心里。此条通过学习过程中“耳”与“心”的关系的描述,阐述专心思考的重要性.学习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需要眼、耳、心、口的积极配台,单凭哪一个环节独立发生作用而排斥其它,都是不可能奏效的。此句以“耳”、“心”为例,含蓄生动,道理尽明,可谓言简意赅。
10、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刘向)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2、君子不是生来就比普通人高明,而是因为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为自己所用。
13、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14、圣可积而致,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荀子名言
15、 ——塞内加 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
16、战国·荀况《荀子·正名》。无稽(jī积):无从查考,无根据。这几句大意是:没有根据的言论,人们见不到的行为,听不到的计谋,君子应该慎重对待。没有根据的言论,或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或别有用心,造谣诬陷,人们自当慎重对待,不可轻信;“不见之行,不闻之谋”皆处隐幽之中,人们不得而知,多鬼蜮魍魉之行,往往出人不意,攻人不备,人们尤当慎重对待。这几句是从《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化来,用于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无稽之言和暗地密谋、隐蔽施行之事。
17、——朱熹 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18、强自取柱,柔自取束。《荀子·劝学》
19、战国·荀况《荀子·儒效》。这几句大意是:处理任何事情,只要是有益于公理的就树立提倡,无益于公理的就废除掉。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以合不合公理为标准,因为这符合多数人的利益,适合于社会的通行原则,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对公理有好处的就去办,就支持;对公理没有好处的就坚决废除掉。这几句多用于说明处事要符合公理的原则。
20、战国·荀况《荀子·正命》。名:名称。实:事物的实质。命:命名。约定:根据人们的共同意向相约而定。俗成:共同约定的;大家认可,习惯上一直遵守和沿用的。这几句大意是:什么名称代表什么实物,并不是一开始就固定了的,人们相约以此命名这一实物,一旦为社会所承认,固定下来大家一直沿用,这一命名就被认为是此实物的名称了。荀子的话说明事物的名称是依据人们共同的意向而制定的,引而为人们承认和遵守。现在也可以把人们经长期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某种事物的名称或某种社会习俗称为“约定俗成”。
四、劝学荀子原文
1、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这几句大意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这叫做聪明;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便是愚蠢。~几句看来很简单,实际含有很深刻的寓意。在一般人看来.有谁不是以是为是,以非为非呢?但在实际生活中,以是为非、以非为是的人太多了。那种指鹿为马的人,那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的人,那种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人,无不以是为非,以非为是。尽管他们这样作总会找出种种借口,但历史最终证明了他们是最愚蠢的。这几句蜕明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说明人的聪明与愚昧取决于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3、译文: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所以君子专一于道,能够用道帮助考察万物。专心于道,心志就纯正不偏,用它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纯正的思想,明察的行为去对待万物,那么万物都可以得到治理了。
4、战国·荀况《荀子·富国》。和:指农民顺应农时适时耕种。斟酌:考虑是否得宜。这两句大意是:英明的君主,一定谨慎地使农民适应农时耕种,节省开支,扩大生产,开拓财富来撼,并且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考虑调整。荀子认为这样才算是精通治国大,著名成语“开源节流”即从此来。“开源节流”是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富国富民的经验总结,是治国之法宝,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永恒价值,什么时候都不应丢掉这个法宝。
5、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非十二子》
6、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7、杨绛:人世间最理想的婚姻
8、战国·荀况《荀子·修身》。过:过分,夺:剥夺。予:赐予.这两句大意是:愤怒时不对人过分地处罚,高兴时不对人过分地赐予。处事要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可同情绪方面的原因而在执行时过宽或过严,这就须要人有较高的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情感服从于理智,不为喜怒所左右。对犯过错甚面触犯刑法的人,即使再恼怒.也不惩罚过分;对作出成就或自己欣赏的人.即使再喜欢,也不奖赏过分。这几句可用于告诫人们要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情绪,作到赏罚得当.
9、(原文):战国 荀子《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译文):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里产生了。
10、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荀子名言
11、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荀子·劝学》
12、战国·荀况《荀子·富国》。足国:使国家丰足。裕民:使人民富裕。臧(cang藏):通“藏”。其余:指富余的财物。这两句大意是:使国家繁荣富足的方法,是节约用度,让人民富裕起来,并善于积蓄富余的财物。富国必先富民,这固然是重要时,但人民富裕了之后,还要注意引导他们勤俭节约、积蓄储备,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使国家繁荣昌盛。本名句可供阐述节约、积贮的重要性时引用。
13、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15、译文:音乐,就是高兴,是人不可能避免会有的情感,所以人不能没有音乐。高兴就一定会嗟叹歌咏,发抒于声音,手舞足蹈,表现于动作,而人之所以为人,就是因为在嗟叹歌咏、手舞足蹈中,喜怒哀乐的情感全部都表现出来了。
16、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好象是这句吧..这两句都是说成功的,估计你是把赫赫记成默默了:P
17、人只是一无所知的动物,没有教诲——荀子
18、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9、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20、虚壹而静,谓之大清明。万物莫形而不见,莫见而不论,莫论而失位。《荀子•解蔽篇》
五、荀子名言名句
1、说明要加强道德修养,就应该注意周围环境。
2、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终结。开始与终结都做得好,那么他的为人之道就完善了。
3、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4、兵要在乎善附民而已。《荀子·议兵》——荀子名言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
7、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8、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
9、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10、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荀子
11、说明对人的考察应当重视其内心与做事的方法,而不应该停留在外表的体貌特征上。
1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1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14、乱则国危,治则国安。
15、礼者,人道之极也。
16、恭敬,礼也;谦和,乐也;谨慎,利也;斗怒,害也。
17、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荀子·大略》——荀子经典语录
18、1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鲁迅
19、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20、20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以起也。